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党建工作 | 规章制度 | 新闻中心 | 教学研究 | 文明校园 | 文明单位 | 招生就业 | 语言文字工作 | 网络文明传播 | 专题栏目 
站内搜索:
   
 
 语言文字工作 
 书香校园 
 网络文明传播 
 平安校园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两学一做 
 心理咨询 
 文明单位创建(2015) 
 一创双优 
 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 
 文明传播资源库 
 教务管理 
 后勤管理 
 
  学习型单位建设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20条读后感

2014年08月04日 14:5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罗利娜 点击:[ ]

   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孩子》读后感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实际上,苏霍姆林斯基在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孩子没有智力差别,没有优劣之别,有的只是我们老师的教育方法的区别。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戴着有色墨镜看待孩子,学习好的,老师就喜欢;违反纪律,不太听话的,老师就没有好脸色。其实,我们不应该用成绩去评价孩子。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孩子能力的不同,尊重他们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包括他们的长处和短处。
   在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因人施教,个别对待。比如: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是高考状元,逼迫他们每门学科都学好、写好、做好。要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胃口,进行调理搭配,喜欢甜的,多喂给他们点甜的;喜欢酸的,多让他们补充点酸的。在备课过程中,做为老师,应尽可能地要体现孩子口味的不同,多揣摩,多思考,让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
   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营养师。
   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其实可以从俩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出了作为教师是很辛苦的。二是提示我们,要乐观地面对工作,学会从忙碌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教师多忙啊,备课、上课;检查作业、批改作业,作为班主任还要有班会,关注孩子的思想问题,安全问题,还要时常和家长沟通,做孩子的工作,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材料的准备---睁开眼就是活生生的孩子,闭上眼就是密麻麻的字码,一天二十四满脑子都是工作,一个字“忙”。但好好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这么忙是否注重工作效率、是否注重真实的生活、是否对待生活充满激情、是否热爱这份职业、是否以虔诚的心态面对工作、是否不断学会提升自己、是否做到持之以恒地学习?这些问题在我们前进的工作中,会大打折扣。要让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就要很好地学会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会思考,让自己永葆活力。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济,总还是有的。青春一去不复返,而我们是否可以让自己的心快乐起来,让青春永驻心间?那样,我们就会对自己说:岁月无痕!
   第三条《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读后感
   今日读第三条建议“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该条明确主要是讲给小学教师的。
   常常听很多家长私下里闲聊:小学阶段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在小学里,玩就行了。其实,这种认识完全错了,并且是大错而特错。这让我这个既是老师又是妈妈的行者来说,深感内疚,而悔之晚矣!
   儿子初四了,为何语文成为他的绊脚石?最终原因是在小学里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养成读书的习惯。我真希望时光倒流,让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读到这本书!这个建议并不是在批评儿子的老师,而是在给很多家长提个建议:大量阅读并不只是老师的责任。
   书中说到: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现在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大量阅读,做到早读经典,暮有感悟,周周读名著。课堂上更是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时间,大量背诵美文美篇。虽然见效很慢,但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任重而道远!
   第四条《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读后感
   读罢词条,俩个字不由地跃然眼前:启蒙。对于高楼大厦,地基是主要的,为什么现在有很多豆腐渣工程?高楼倒塌、大桥坍塌?原因何在?地基!而小学阶段的启蒙老师,正是高楼大厦的建造者!如何盖一座漂亮的楼房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不倒塌,那就该好好地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让地基更牢固?我们就应该为地基好好地操一把心!
   地基就是基础,启蒙老师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
   我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在育人的道路上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承载的不是大楼,而是祖国的未来!
   作为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总是倾尽所能地教孩子们读书认字,提高基本的读写能力,可有些孩子已经欠账太多。比如写一份作业或背诵一个美篇,四分之三的孩子当堂完成,剩下那四分之一的孩子,追债却成了我的任务。而接下来的课堂任务又给他们雪上加霜!这样又怎能建起自己的“摩天大楼”?所以,回到底层,回到原点上吧!启蒙老师并不是所有的小学老师,而是真真正正领孩子们盖楼的第一个垒墙的人!
   为什么我们小时候的语文知识那么牢固?拼音那么清晰?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书中说到: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第五条《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是他精彩教育生涯中最具魅力之处。在第五条建议中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大师的教育智慧,似乎看到他正在凝神研究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寻找适合不同孩子的教育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源来源。
   两条大纲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第一套是基础,第二套是保证第一套顺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需要学生识记和保持在头脑里的知识是很多的,它是后期学习中前进的保障。犹如电脑硬件一样,有配备才能有输出。许多学生对后期学习失去兴趣,沦为学困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硬件配备不够,储存的能量不够,没有输入哪有输出!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吃力。第二套大纲强调就强调课文阅读,通过阅读来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在呈现一种新知识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大量与此有关的感兴趣的阅读内容,以便让孩子们更轻松更好地理解新知,并在阅读中发展思维,产生疑问,从而进一步激起孩子们的求知热情。
   阅读是一副良药,是教师前行的助手,更是孩子求知的钥匙。只要多阅读,思维才会越来越敏捷,后继的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
   茶余饭后,我总会每天拿出一点时间,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中查找我遇到的一些教学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犹如一位辛勤的朴实的园艺师,在我杂草丛生的荒脑中认真帮我清理、修剪,他从不烦躁、从不指责、从不埋怨、从不批评,总是耐心地一步步讲解,让我知道了什么地方该种什么、什么时候该洒水、什么地方该施肥、什么时候该怎样修剪-----为我解决了不少教学实际问题,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学会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最先吸引我的内容是第六条,谈谈“后进生”的工作。去年我所执教的是三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任务重,作业多,又加上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很多孩子往往因为这些原因被拖下水, 各方面的作业总是拖了今天到明天,明天又有明天的作业,日积月累成了作业的累赘。后进生成为我棘手的山药。带着这个问题,我找到了苏老,向他请教了我的问题。“阅读能教会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第七条《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读后感
   读罢此条,俩个词语跃然在我的脑海:兴趣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称之为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呆板的、凝固的,而是应该变通的、灵活的。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调动了他们活的思维,知识也就运转了起来。越是有兴趣越是想学,日积月累,不断的充实。孩子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起来就会越来越容易,思考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强,因此他就会不断地思考,激发他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一个知识长进的链挑,兴趣——知识,知识——思考,思考——兴趣-----用知识去学习知识、用知识去思考知识、用知识去收获知识,只有这样,知识才有了力量,学生的学习也就步步前进。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首先考虑怎样激发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怎样调动孩子们的思维,这还要在研究了第五条后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我班刘俊林是我任教以来遇到的最让我头疼的一个孩子,这我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过!课后作业不写,课堂作业不写,连最起码的上课都不听,就是玩,自己倒腾着造作。最近可变了,不但课堂课后作业交了,而且书写也认真多了。以前他的字,在我看来是外星来客的作品,而如今一板一眼的正楷。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如此大的改变呢?我觉得就是兴趣。我发现他对动手比较感兴趣,就此我把他调到陶泥兴趣小组,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创造思维,作品如出一辙,脸上也有了甜蜜的微笑,我也看到了他的可爱。
兴趣让他真正的动了起来,也成了他获取知识的动力!
   第八条《关于获取知识》读后感
   在第七条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又很详细地内心地教导我们怎样让学生获取知识。在不断地细读和思考、感悟中,让我也突然想到《论语》的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书中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温习旧知识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当然,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自然而然就会顺藤摸瓜,促使自己找到答案。
   这让我又记起《论语》中还有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不是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学生的思想里产生疑问而后再讲呢?
   作为一名教师,先行思考是最重要的。要把自己的大脑灌输足够的知识,调动自己的思维,在合适的孩子身上,践行!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读书,不断思考,力争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游刃有余!
   第九条《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读后感
  “思考”是我读这本书感悟最深的俩字。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此条建议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好的记住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我没有教过数学,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儿子的物理、化学。每次考试,儿子的数学总是在级部前列,而物理、化学却拉了后腿,甚至在班级中到了中下游。问其:“你是不是该背的都没有背下来啊。”儿子一脸无奈:“都背下来了,就是遇到大题的时候不会运用!”是啊,有时候给儿子检查公式、定理,儿子背的是滚瓜烂熟,但一到考试,就算不过账了。按理,数学好,物理化学也该好,但儿子却划分的很清。没办法,只能到题海中摸爬滚打,千锤百炼了!
   读罢词条,我深信,儿子该背的确实背下来了,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的熟练掌握,没有很好的理解公式、定理。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告诉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千万记住,理解学习,在思考中学会运用,在运用中记住公式、定理。
   事实上,识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进行,思考的过程就是孩子真正理解的过程。
   第十条《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读后感
   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书面作业里就有错误。而教师的缺点在于,他并没有提出这个目标:一定要使课堂上没有错误。
   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内心,触动了我的神经,触动了我的每一个感官。问自己:学生为什么经常的出现错别字?为什么说了一次,第二次还出现同样的错误?甚至说了多遍,虽当堂改正,却次次考试中犯错?比如:最熟悉的“吟”,学生往往把左边写成“令”,我一遍一遍地告诉过他们:这是个形声字,今和吟都押in韵。我以为这种方法能帮助他们记住这个字,可我屡屡遭搓!也许,当初第一次学习这个字的时候,我没有认真对待,以至于    犯了今后难以改变的错误。今天读了词条,让我突然警醒:蓦然回首,以前都是雾里看花。今后一定认真对待孩子们的“第一次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稳扎稳打,不犯任何的错误!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吧!这一条给我上了一堂精彩的课,太深刻了!
   第十一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读后感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这就是所谓的当堂巩固。
   教师不但要看教材备好新课,上完新授内容;而且也要准备好巩固新知识点的材料,做到当堂讲的内容当堂解决。让学生在接受的同事加以思考、运用。做到活学活用。
   这一点让我想到四个字“效率课堂”。怎样提高效率课堂?苏霍姆林斯基很清楚地告诉我们:第一,备好新授课,让学生获取新知识;第二,找好本堂课的立足点,让学生懂得新授点;第三,获取本知识点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我想做到这三点,学生不但巩固了新知,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欲速则达的目的。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学会思考!思考新授方法、思考检查方法、思考实践的方法!一句话:做到有备而来!
   第十二条《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读后感
   “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来。”这是我读后的第一感受!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很熟悉这种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就像看到我的课堂一样,使我突然间脸红,羞愧溢于言表。一直以来,我总是责问自己,“提问是针对大家的,针对所有在座学生的,为什么只有被叫起来的学生或者零星的几只小眼睛在灵动,而多少孩子在低头看别的,或者只是期待答案呢?”我把这些现象看成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整天处在自责中。曾想方设法让提问的问题变得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却没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让我不得不深深地再一次静坐大师的身边,细细聆听大师的指点。
   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到呢?”
   “草稿本”—多么熟悉而又遥远的名字。这让我突然又回到了我上学的那个年代。一本薄薄本子正面用了,反面用,有时候再见缝插针,见哪里还有点空白,在做演算本。一个本子,直到用的不能再被利用才被搁置而不是弃之不要。现在想起来,这种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复习呢!
   在本条中,我觉得运用草稿本的方法就是每到上课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前一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是重复再现而是将知识点融入到问题中,让学生对知识点再进行了解,学会思考,并加以实际运用!
   细细品味苏霍姆林斯基大师的每一条,都让我感叹,教与学都要学会思考。思考课前的每一个出发点,思考上课的每一步进展,思考课堂的每一个孩子,思考课后的每一处失误。思考,思考,要让学生灵动起来,首先自己要学会思考。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也在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也在学会思考我的课堂!我要让所有孩子在我的课堂有所收获,我自己首先必须学会思考!
   第十三条《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读后感
   今日一早趁着家人还没有从梦乡中走出来,伴着东方缓缓升起的骄阳,悄悄地和我的老朋友约会在电脑前,静听他老人家对我的谆谆教诲。
   老人好像看透我的为师做法,直击我的要害。“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不要打不及格的分数。”
   老人是不是最近一直在幕后盯着我的言行呢?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最近总是忙着做卷子,自己总是用红红的笔在所有孩子的卷子上打上分数。对于分数,我从来不吝啬我的臂力。就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从来不放过,并且有时候还恶狠狠地把他们叫到跟前训斥一顿。
   今天我不得不面对大师,承认我的错误。我没有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帮助,没有让他们的心情乐观起来,没有让他们感觉到快乐。是呀,我应该让小溪有生机,应该让他们的大脑活跃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我应该学会帮助,而不是放弃。
   “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会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
   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进他们的内心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在成长的精神思维中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行。相信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这种付出是一本万利的。
   第十四条《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读后感
   一个“后母”似乎把我上一条所认识到的自己做了一个定位。一向善良的母亲,在复习中变成了后娘。语文课的复习,一节课要复习完一个单元,既要默又要背,既要写又要听,真的把学生搅合的不知所措。苏霍姆林斯基,这位耐心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老人,很及时地给予了我帮助。
   “应当教给儿童从教材中解脱出来——即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要教给自己的学生能从次要的东西中抽象出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东西上。”
   从中我也悟解到,复习要学会提纲挈领,就比如打仗擒贼一样,擒贼先擒王了。要善于抓住要害,从章节中总结要点,提取精华。
   第十五条《怎样检查练习本》读后感
   纵观十二条和十五条,我发现苏霍姆林斯基总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要让知识投入周转。
   有时候,大概是自己的惰性,怕影响自己的心情耽误自己的时间,在布置作业时,总是布置一些重复的,没有创造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既能提高我的批改效率,又能提高孩子知识巩固能力。今天思考,却让我不禁寒战不止。我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了,我把一群小鸟系住了脚。‘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
放飞心情,放飞孩子们的翅膀,应当让他们学会自由飞翔。而不是担心,害怕,甚至是禁锢。
   为了避免在作业中出现问题,大师又给我们谈到了课堂:在课堂上就应当让学生把知识理解好,掌握好,巩固好,只有这样才会减少学生课后的错误。
   毛病的根源找到了,课后作业自然而然就会减少很多错误。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遵循大师所说的“定期检查”。
   说到底,还是要问课堂要效率。只有认认真真对待四十分钟,才能享受四十分钟以外的美好生活。
   第十六条《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读后感
   读完词条,让我不由的想到院校毕业生。为什么在学校的高材生往往在生活中是弱智者呢?学习与生活脱轨了。一味地伏案苦读,忽略了自己的劳动生存能力,约束了自己的思维再造能力。自己上学时不也这样吗?为了考试,为了自己能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环境,自己不也整天低头只读圣贤书吗?但是,当我随着离开学校的日子越来越久的时候,才发现,生活得从头开始,进入社会的我在生活中只是一个低能儿。此时,学习又成了    我求知生活中的思考过程。
   再想想自己从教这么多年来,为孩子创造了多少实践课呢?即便是课文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我也是一带而过,最多只是闭门造车,压根就不会注重劳动与知识的结合。在学校里,知识和生活永远是两条平行线,没有终点。
   “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看了大师的这条建议,不觉惭愧不已,自己以前的所有工作包括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学习都是在瞎干,都是徒劳的。如果今日不细读词条,当闭眼的那一天还不知道此生白来过。自己整天心里想着孩子,关心着孩子,表面上都是为了孩子的一切,而今看来都是虚伪的。但愿我能就此行动起来,为了孩子的未来,让孩子在活动中能真正地完成学习与生活的相对接,真正让智力劳动相结合,真正培养一个能够会学习会生活的人,我一定会好好规划自己的工作。
   第十七条《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记得去年下学期,第一单元的作文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那天,天气晴朗,我走到教室,告诉孩子们这节课要走出课堂到校园中观察春天。说完,一双双小眼瞪着大眼看我,似乎是觉得奇怪。我笑着告诉他们是真的时,班里顿时欢呼雀跃。我静坐了几分钟,看到孩子们稍微静下来,就把观察注意的问题告诉了他们。
   被放出来的孩子们在校园的花园里这里扑腾扑腾,那里扑腾扑腾;一双双灵动的眼睛这瞅瞅,那望望;娇嫩的小手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碰碰那,此时的春天真的最美。
   那次的作文是相当成功的。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
   当然,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还要教给学生做好观察前的准备,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的观察。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让孩子从小培养观察的习惯也是我们每个做家长的责任。
   第十八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读后感
   读着词条,脑海中俩个人不禁跃然眼前,我班的房钰凯和李阳。他们俩都特喜欢钻研,房钰凯不善于说,内向,但善于动脑研究,善于用文字表达思想;李阳伶牙俐齿,活泼好动,想什么说什么,善于用言语表达思想。这是我在平日批改日记中得出的结论。他们俩人课后自始至终都在研究,都在创造。每天上交的日记就是他们研究的见证。
   房钰凯喜欢看科普杂志,有时候好搞点小发明,研究花草的栽培、土壤的利用了,或者在玩耍中遇到点什么困难,自己动脑解决了。而李阳不同,他喜欢读书,特别是《十万个为什么》,他不但读了、懂了,而且还去亲自验证。比如,水结成冰后谁的体积大?书本上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但他非亲自动手证实一下方可安心。但他们俩人有一个共同点:各门功课都非常优秀。
这让我感叹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
   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思维,开阔视野。他们天真无暇,对每天接触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而通过阅读可将他们带进先进的科技发展空间。他们通过阅读,理解了知识,同时又提出了问题,知识得到了真正的“周转”,大脑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当然,对于不太喜欢阅读科普读物的我来说,常常对于他们的提问感到厌倦。今天看来,我应该很好思考了。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社会,一个好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提醒自己好好学习,多读书,多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读一些专业书籍、科普读物,充实自己,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为孩子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打开一扇窗,自己首先要做房屋的主人。
   第十九条《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读后感
   在我看来看科普读物,似乎与我们的课外读物不太挂钩,看点文学作品,这似乎正和我的胃口。那些科普读物,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把孩子引入“歧途”?我似乎不太注重孩子的兴趣,只会顺着教材走,只会在旱地赶鸭子。自从去年认识了苏霍姆林斯基以后,我试着放宽了我的手,放宽了我的心,让我班的图书角也能找到各种图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这学期结束,图书角的书要还回主人的手里。让我没想到的一件事却让我真的眼见为实了:整天只知道倒弄小玩意,只知道造作的小李金林的桌子上摆了起码十本书。这让我大大开眼,不禁问孩子:“这都是你的书?”孩子笑笑。“这些书你都看?”我还是不解地问。“看”孩子痛快地回了我。我就搞不懂了,他上课一个字都不爱写,为什么还喜欢书,喜欢去读课外书呢?唯一的答案就是——那里更吸引他!
   这真的给我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我该怎样拯救这样的孩子?”喜欢读,喜欢说,却又懒于动手写。这样的孩子可以说在低年级已经掉队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已经失去信心和兴趣了。
   在学校生活实践中称之为“对后进生个别施教”的工作,也就是我下一步的工作要点了。
   第二十条《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读后感
   “胃胀、胃疼怎么办?”“请用斯达舒胶囊”这是胃药的一句广告词。在知识和能力失调的状况下,苏霍姆林斯基很形象的打了个比喻,就像孩子得了胃病一样。那怎样才能疏通“胃病”呢?读了词条,我从三方面做了    总结:
   一:首先让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然后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我觉得如果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从小让他们看动画书、故事书,家长多给孩子讲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再者,我觉得一些漫画书也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很多家长是非常反对的孩子们看这一类书的,他们觉得上面没有字,能读什么书!我在书店里就遇到过一次,一个小女孩哭着喊着让爸爸给她买漫画书,而爸爸竟当众批评孩子,并大踏步地往书店外走。我觉得这样的书更能看出孩子的动脑能力。没有一个字,孩子看的津津乐道,不动脑能看明白吗?在学校里,老师要重视孩子的朗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感情表达能力。到高年级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培养他们的带问题的默读能力,逐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识记能力思考能力。
   第二,在熟练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应该培养孩子们的书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边读边记的能力。
   “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一句话很真实。每当考试,做卷子,家庭作业、课堂作业,那些学习好的孩子不但书写认真,而且作业及时完成。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孩子听写,从低年级的俩字到中年级的四字再到高年级的一句话的听写,从而慢慢地提高他们的听、写的能力。
   再者,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让孩子们养成边听课边记重点内容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书写能力、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学习能力,从中学会学习。
   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搜集和加工事实的技能,培养他们边学边实际运用的能力。
   知识要学会“周转”才能变为能力,从而把知识学活,走进智育的道路。我觉得这是我以后需要考虑的问题。“用那一部分事实放在课堂讲,而把那一部分事实留给学生自己去搜集和加工?还需要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磨练,让我们在思考中学会生存,在生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生活更美丽些吧!

 

关闭

 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党建工作 | 规章制度 | 新闻中心 | 教学研究 | 文明校园 | 文明单位 | 招生就业 | 语言文字工作 | 网络文明传播 | 专题栏目 
Copyright 2009-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www.288sb.com
地址:濮阳市老城国庆路和工业路交叉口
邮编:457000 电话:(0393)8981078 邮箱: 783834479@qq.com QQ: 783834479